为推动“银龄行动”在老年人体育工作中广泛深入开展,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将于8月7日至9日在山西太原举办新时代“全国老年人体育银龄行动”志愿服务启动仪式。日前,国家体育总局老年大学(国家老年大学国家体育总局分校,以下简称“总局老年大学”)舞蹈表演班的学员们,正用他们的热情与舞姿,为此次活动的宣传片增添着独特的光彩,他们是老年体育志愿服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以舞为媒聚热忱
总局老年大学汇聚了一群热爱舞蹈的老体育人。她们不仅在退休生活中找到了精彩舞台,还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老年体育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。
“表演班今年春季正式开班,有20多位姐妹,平均年龄67岁,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,退休前在体育总局系统不同单位工作,有的是教练、有的是工人,有的是科研人员,有的是公务员,过去彼此并不太熟悉,但为了共同的爱好,大家走到一起来了。”表演班班长温文介绍,总局老年大学的工作,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,更是得到了离退休干部局的大力支持,在场地、师资及相关设施等方面保障有力,即便在假期,也为大家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以舞传情铸风骨
钟少珍是中国跳水队的功勋教练,曾经培养出郭晶晶等著名选手。自2021年总局老年大学正式运营,她就加入了舞蹈班。她自谦没有舞蹈基础,但训练中格外认真,为记熟动作,课后常常跟着视频反复练习。“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帮扶、互相鼓励的训练氛围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鼓舞。和同龄人比,大家都说我们更显年轻。”钟少珍坦言,跳舞让她身体更健康,心情更愉悦。她觉得,团队能有如今的成绩,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团结,“这种团体力量,展现出老体育人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。”
棋牌中心退休的杨采奕,有着体操专业的童子功,她说:“舞蹈是肢体语言,能表达很多情绪情感,跟着音乐跳舞,能把平时的疲劳和不愉快都忘了。”凭借几十年的体操经验,在课余期间,她志愿服务,认真备课,担当起全班的课外教练员。“我们都是老体育人,注重细节,追求卓越,就是要展示出更高的水平和更好的风采。”杨采奕说。
孙静琳今年刚满60岁,是老年大学年龄最小的学员,她从小喜欢舞蹈,参加舞蹈训练让她心情愉悦,记忆力和动作协调性得到锻炼,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。“老师在课上教完后,我回到家会跟着视频反复练习,琢磨哪些动作能跳得更好。腿部力量增强了,跟着音乐流畅跳完时,全身舒畅。”她认为,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,对身心都有很大帮助,而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更多老年人,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。
在这个团队里,学员们用行动诠释着体育精神。他们自发为老年体育做志愿服务,群舞中少了谁都不行,大家齐心协力,铸就了团结奋进的志愿服务集体。
银龄志愿绽光彩
总局老年大学在多项比赛和活动中屡获佳绩。连续3年参加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的“迎新年 贺新春”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线上系列活动,荣获广场舞项目最佳展示奖和人气作品奖;在2024年全国老年教育舞蹈类教学成果展评选中获优秀奖。在2024年7月全国妇女基金会主办的健康养老促进项目启动仪式上,集体舞蹈《心愿》作为压轴表演节目,赢得现场近500名观众的高度评价。这支平均年龄66岁的舞队,迎酷暑战高温,体现了老体育人的精神风貌。温文说:“《心愿》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党的热爱和深情,情感饱满,极具感染力。那次演出,不到四分钟的舞蹈,三次激起观众的热烈掌声,结尾高潮处我们和现场观众齐声同唱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,现场气氛爆棚。”妇女基金会的领导说:你们这支舞蹈,跳出了爱党爱国的情怀,跳出了老体育人的精气神!这正是中华体育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体现。
学员们在参与训练和活动中收获颇丰。在健康方面,锻炼了身体素质,提高了柔韧性、力量和平衡能力,远超同龄人;在精神方面,姐妹间加强交流,驱散了退休后的负面情绪,不再局限于家务,而是以融入集体展现老年人的风采,也为更多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树立了榜样。
“总局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,除舞蹈类班级,还有太极拳、健身气功、摄影、朗诵、书法、绘画等多个班级,让老年人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。只要喜欢就能加入,为志愿服务培养了后备力量。”老年体育工作者高洁说。
在“全国老年人体育银龄行动”志愿服务宣传片的拍摄中,总局老年大学的老体育人,以行动诠释着老年体育志愿服务的深层内涵。她们的舞步里跃动着不灭的体育魂:每个动作的精雕细琢,是刻入骨髓的精益求精;每个定格姿态,延续着对“更高”的执着;每串连贯舞步,激荡着“更强”的信念。
以舞为媒,她们播撒积极生活的火种,让银发岁月绽放活力光彩。曾经为荣誉挥洒的汗水,如今化作照亮邻里的星光。体育精神因志愿服务扎根社区,志愿服务因体育精神更有力量,二者交织成网,为老年体育事业铺就温暖前行的路。
相关附件